热线电话
www.wuaglp.com
网站首页
公司简介
业务范围
新闻动态
成功案例
产品展示
在线留言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通知公告:热烈祝贺定边县龙永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网站改版成功,正式上线运行。
组织架构
  • 定边县龙永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地址:定边县
  • 邮箱 : 5k833@wuaglp.com
  • 网址 : www.wuaglp.com

组织架构

当前位置:首页-组织架构
定边县龙永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定边县馒头机价格,定边县食品加工设备批发,定边县调料机厂家的公司。
定边县龙永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年级学生跳绳多少个标准?

小学一年级的跳绳一分钟跳多少达标?

一、一分钟跳绳达标标准: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4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测试和上报工作的通知,小xue一年级一分钟跳绳达标要求:男、女生都是一分钟tiao17下,就得60分,就可以达标了。

二、一分钟跳绳:在规定的一分钟时jian内,记录学生跳绳de次数。

三、一分钟跳绳de成绩等级划分:

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85分;及格:60-78分;不及格:50分以下

si、一年级一分钟tiao绳单项评分标准:

男生:10分:2下;20分:5下;30分:8下;40分:11下;50分:14下;60分:17下;62分:24下;64分:31下;66分:38下;68分:45xia;70分:52下;72分:59下;74分:66下;76分:73下;78分:80下;80分:87xia;85分:93下;90分:99下;95分:104xia;100分:109下。

女生:10分:2下;20分:5下;30分:8下;40分:11下;50分:14下;60分:17下;62分:24下;64分:31下;66分:38下;68分:45下;70分:52xia;72分:59下;74分:66下;76分:73下;78分:80下;80分:87下;85分:95下;90分:103下;95分:110下;100分:117下



定边县龙永食品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求助,有没有能治我病的中医,受不了要疯了?

只能给你分析一下,2月天寒水冷,掉入水中,寒伤脾阳,脾阳不振,湿从内生,腹泻不止;寒湿困头,头重如裹,头蒙不清。服蒙脱石止泻,而未能治本,反闭邪气。湿浊郁积化热,火热上窜,则咽痛、傍晚发热,眼睛肿;脾运乏力,湿邪积聚,阻滞气机而腹胀。清湿热可治其标热,热去则症状改善 ,但也容易更伤脾阳,加重腹胀,健脾舒肝未效,盖病位不在肝,脾虽虚而邪盛,当祛邪重于健脾。6月天气炎热,可助人体阳气,而腹胀好转。寒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不振则下陷,傍晚阳衰阴盛,右腹胀加重,半夜子时阳气生,而症状缓解。弦脉不柔和,为寒象。稍动而汗出,体湿而阳不固。

湿阻怎么治疗?

治疗湿阻,一是祛湿,一是运脾。祛湿即是祛邪,祛除困阻脾胃之因,运脾即是恢复被困之脾胃功能。祛湿有助于运脾,运脾也有助于祛湿。治疗湿阻,方药应以轻疏灵动为贵,轻指剂量宜轻,轻可去实;疏指应疏利气机,顺其脾胃升降;·灵指方药有效,结构灵活;动指方药不宜呆滞,忌用腻滞之晶。轻疏灵动,一则可使湿邪得以透达,再则可使脾运得以健旺。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湿》说:“总以苦辛寒治湿热,苦辛温治寒湿,概以淡渗佐之,或再加风药,甘酸腻浊,在所不用。”

想学中医,去哪里可以学?

中医师承去哪里拜师?

学习中医的门径是,先掌握中医学的理论,打好中医的文学知识,再找人间名老中医学习。高手在人间,这样才能敲开中医的大门。

先掌握中医学的理论,先从《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入手,而后学习方药及临床各科;

再去找老中医去学习临床经脸,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中医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习中医理论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所以在跟老师学习过程中,把中医理论的基本规律掌握后,在临床实践中勤于探索,勇于创新,通过实践不断挖掘中医学的精华,不断积累新的临床经验,应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使中医临床疗效达到一个新水平。

苍术加什么去湿气?

要把湿气除,厚朴配苍术!

除湿气,苍术和厚朴是最佳搭档。

苍术:辛苦温。能燥湿健脾、祛风除湿、发汗解表。苍术是化湿药中的姣姣者,尤其对湿阻中焦,脾失健运所致的食少腹胀,噁心呕吐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既能燥湿,又能健脾。治疗风湿病常用苍术,就是取其强大的燥湿除湿之功。

厚朴:辛苦温。能燥湿除胀、行气消积、下气平喘。主治脾虚湿困、脘腹胀満,是消除腹胀的良药。同时,厚朴尚能治消化不良,咳嗽痰喘。

苍术和厚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能燥湿化湿。两药合用,强强联手,就具有祛除湿气的强大功效,对寒湿引起的脘腹疼痛;对湿阻脾胃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异常,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怎样断定是湿阻上中下焦啊?

肺的话是通调水道,对小便有影响,对大便应该没有影响。泄泻一般认为是跟脾胃有关。

中药厚朴用于治疗中焦脾胃湿阻气滞的?

用于治疗中焦脾胃湿阻气滞:厚朴辛开苦降,燥湿运脾,除肠胃滞气。治中焦脾胃湿阻气滞,脘腹胀满疼痛,食少呕恶等,常与苍术、陈皮、砂仁等同用;治脘腹胀痛,便秘,常与枳实、大黄等同用,如厚朴三物汤;治湿热积滞,常与苍术、黄芩等同用,燥湿运脾,化湿清热

阴虚体质,舌头胖大有齿痕,舌苔黄厚,吃什么调理呢?

肾阴虚在先,久之伤及肾脾。肾阳虚则决渎力弱,脾气虚则水湿运化不及,湿蕴中下二焦则生热。故舌体胖大有齿印,苔厚黄。此病属本虚(肾阴虚兼肾阳虚,脾气虚)标实(湿热)虚实夾杂症。当标本兼治以治湿热标实为主,湿热不去日久伤阴致阴虚体质更重。但利水去湿药不能味多量大,多则伤阴耗气。应以化湿渗湿,健脾运湿,苦寒燥湿并少加风药杂合以除湿热之邪实。待邪实去,再补气养阴以治阴虚之体。不当之处,敬请同仁斤正。

湿阻中焦,湿阻下焦分别该用什么药方呢?

1、广霍香 15g 2、佩兰10g

3、茯苓 20g 4、白术 10g

5、姜半夏 10g 6、陈皮 6g

7、砂仁(后下)6g 8、厚朴 10g

上述药物可以说是中医中的二陈汤加减,作用是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加了什么藿香 佩兰厚朴及砂仁就是加强芳香化湿的作用。医师可能怀疑你是因为体内湿盛内蓄而引发要酸痛。你自己是不是描述有恶心欲呕、酸冷痛、小便频数等症状。

、黄柏 20g 12、金樱子 30g

13、益智仁 15g 14、五味子 15g

15、龙骨(先煎)30g

就是一派益肾、收敛固涩的药物是属于对症的药物,这可能是你向他描述你自己考虑肾亏的结果。如有早泻、滑精的现象。

这个是可以调整一下的,还需要结合你点具体情况。

怎样治疗胃湿?

  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 ,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脾胃湿热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在肝癌手术、食管或胃或肠癌手术后,其  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出现,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引起脾胃湿热证的主要原因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病变反复活动与发展的结果。其次,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纵食口腹嗜食肥甘油腻,嗜食辛辣,吸烟嗜酒等导致脾胃受伤,聚湿生热。由此可见,要预防脾胃湿热的发生,首先要积极治疗上述基础疾病。同时,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饮食有节,勿吸烟,勿饮酒等。  脾胃生理特点在于升与降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特点主要集中于升与降。脾主运化,布化精微而升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而主降浊。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不健运,则清气不升;胃不和降,则浊气不降,反升为逆。脾为阴脏,胃为阳腑,互为表里,一升一降,升降相因,不但主持着水谷的腐熟,精微的布化,而且关乎整个人体的阴阳、气血、水火之升降,所以为人体升降之枢纽。脾胃之升降,又互为因果,胃失和降,则脾气不升;脾升失常,则胃亦不降,正如喻嘉言所说:“中脘之气旺,则水谷之清气上升而灌输百脉,水谷之浊气下达于大小肠从便溺而消”。脾清阳上升,胃浊阴下降,则气血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运不升则生化无端,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疾。  二、脾胃病证突出表现为湿与滞  脾胃病证虽多,然湿留气滞是病机中共同之处。脾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无物不受,邪气易袭而盘居其中,脾胃因之升降失常,气机壅塞,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阻、食积、痰结、气滞、血瘀、火郁亦即相因而生。邪正交杂,气道闭塞,郁于中焦,此乃属实滞。若脾胃亏虚,运化失司,升降失调,清浊相干,湿、滞又可从中而生,所谓因虚致实,虚中挟滞。正如《素问·调经论》所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由于湿、滞为病机之要,故在治疗脾胃病时,或温,或清,或补,或泻,总以行其滞,利其湿,复其升降为其总旨。  三、脾胃病重在调理,兼以宣通肺气  脾胃病变多湿多滞,其中脾病多湿,易被湿困;胃病多热,易为热壅,总为气机升降失宜所致,故脾胃病变不宜大补大泄,而贵在调理,探本求源,明气机失调之因,审因论治,复脾胃升降之常,使湿滞消,升降和,诸症可除。  在调理脾胃时,还应兼以宣通肺气。因脾主运化水谷,化谷如沤,肺主布散精微输布如雾,脾需肺之协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脾主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肺主宣发肃降,脾胃主升清降浊,同司气机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临床用药应于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栝楼、麻黄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郁,使湿阻得运,启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脾胃湿热:脾胃湿热见症多端,胃脘疼痛,嘈杂灼热,口干不欲饮,饥而不欲食,小便色黄,大便不畅是脾胃湿热的辨证要点。对此症的治疗应本着清热不碍利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应用三仁汤加减,常加冬瓜皮、茵陈,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加减;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  王惠兰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经验  脾胃湿热证在北方并不多见,但近年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增多趋势。在跟王惠兰老师学习中发现每遇脾胃湿热证,常用温胆汤加减治疗而获良效。现将老师对脾胃湿热证的认识和常用治法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脾胃虚弱为本中医理论认为,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虽然病因病机有多种,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因素。临床所见有的患者每因外感或某餐“多吃了一口”,即引起胃脘胀满,泛泛欲呕,不思饮食,或大便失常,舌苔即变得黄腻。寻根问源,无论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所致,总能找到脾胃虚弱的病本。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虚弱之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  1.1 感受外邪 由于脾胃的生理特性,湿邪和燥邪易侵犯脾胃。脾为湿土,为“受湿之区”,湿邪最易伤脾胃为燥土,喜润恶燥易患燥病,燥为阳热之邪,燥甚则热,胃热脾湿结合即为湿热。六淫的其他外邪如外感风热,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之湿,结合亦成湿热。正如薛生白所云:“太阳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致,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同时外邪犯肺,胸闷咳嗽,气机升降失常,又可伤及虚弱之脾胃,致湿从内生,郁而化热,形成湿热。  1.2 饮食不节 无节制的饮食是伤害脾胃的最多最常见的病因。“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无规律的饮食均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而食滞、湿阻、气滞日久均可化热。酒性本身即“气热而质湿”,气滞也是水湿停聚的重要因素,肥甘厚味成极具生湿助热的特性,可见诸多饮食不节因素均可成为脾胃湿热证形成的病因,胃虽喜润恶燥,但脾胃湿热的形成与胃也有直接的关系。食物先由胃纳,临床常先见胃纳失常的症状如胃脘痞满、纳呆、恶心等。脾与胃共为中土,生理上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纳化功能,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湿热证与胃的关系密不可分,故称脾胃湿热证。  1.3 情志因素 “脾在志为思”,“思则气结”。张景岳曾说:“但苦思难释则伤脾”。过度思虑,情志不畅,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的正常疏泄是脾升胃降协调脾气健运的重要条件,即“土得木而达”。肝失疏泄无以调畅气机,脾升胃降失调,脾失健运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乃成。  当然,上述病因在不同的个体会引起不同的脾胃病证,这是由个体的体质素质不同,脾胃功能性状不同,对病因作用反应的形式不同所决定的。  2 主方温胆,审证灵活加减  慢性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  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枣。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又治惊悸”。其药性的温凉全在组成药味量的大小。该方组方简,性质平和,通过灵活加减,虚实寒热表里证均可应用,临床应用远远超出了原记载的证治范围。老师常用其方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结,陈皮理气和胃,气行则湿化,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生姜、大枣健脾和胃,使土健以胜湿,枳实下气导滞消积,祛痞助湿化,竹茹甘寒降逆和胃,清热消痰。共奏祛邪扶正,化湿清热,理气导滞之功效。虽寓健脾之意而不壅滞,化湿而不助热。清热而不助湿,治疗脾胃热证颇为对症。  由于湿热证的缠绵难愈,临证需审证求因,辨别湿与热孰轻孰重,灵活加减。脾胃湿热证多见脘腹胀满,痞闷不舒,恶心纳呆,口干不思饮或饮而不多,口中粘腻,大便粘滞不爽或秘结,舌质淡红或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或缓。湿重于热加苍术、藿香、苡仁、蔻仁、菖蒲湿热并重去生姜、大枣,加黄芩或黄连、茵陈热重于湿较少见,亦不能过用寒凉,在湿热并重方中加芦根以清热生津利小便,加莱菔子、焦槟榔,使热从大便而去。伤食加焦三仙、莱菔子肝郁气滞加柴胡、苏梗、厚朴脾虚明显加苍术、白术。外感引发的脾胃湿热,在辨证施治方中合入温胆肠,表里同治。脾胃湿 热证患者,胃镜检查往往发现胃中潴留液较多,粘性较大,此时重用苍术,以芳香疏化水湿,醒脾助运。  需要注意的是,热属阳,湿属阴,清热用凉药,凉则助湿,治湿用温药,温则助热,加之治湿药多香燥,易耗伤津液,故临证需仔细辨别,用药要掌握好分寸。脾胃虚弱是生湿之源,往往先有湿而后化热,临床亦不多见湿重于热,即是湿热并重,治疗也多以化湿理气为主,因湿邪最易阻滞气机,理气有助祛湿,祛湿最常见藿香、佩兰、蔻仁、菖蒲、茯苓、苡仁等芳化淡渗平和之品,待湿去热孤再适当加入清热药。  3 验案举例  患者,女,68岁。因感冒愈后上腹胀满,痞闷不舒,纳呆恶心,矢气时作,大便溏而不爽,口干不思饮,身困乏力月余就诊。查见面色萎黄,舌质略红,苔淡黄厚腻,脉细滑,下肢微肿。并述多年来每逢感冒或平时饮食稍有不慎即发上症。辨证:脾胃虚弱、湿热蕴中、湿重于热。治法:理气健脾,化湿清热。温胆汤加减。处方:陈皮10g,制半夏15g,茯苓30g,竹茹10g,藿香10g,苍术15g,厚朴12g,菖蒲12g,苡仁20g,黄芩10g,甘草6g。服药4剂,上腹胀满痞闷减轻,厚腻苔变薄,前方去藿香、竹茹,加焦楂、神曲各15g,改苍术为白术15g,继服10余剂,诸症基本消失,进食觉香,食量仍少,大便软而量少,舌中心仍有薄白微腻苔,改服香砂六君子丸和保和丸以巩固疗效。

怎么区分是寒湿还是热湿?有何科学依据?

我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舌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的一员。

从我们专委会的研究内容来看,辨别湿热和寒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望舌——看舌头。

1.看舌头要先看舌质

先不要看舌苔(表面的那层),而是看舌体。比如下面这张图。

不看上面一层白色的舌苔,整个舌体是偏红色的。

这个,就是热性的体质。

而且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人白色的舌苔,中间还夹杂着红色的一点一点,这个,我们叫芒刺,是热性体质的标志性舌头表现之一。

舌体,一般代表着身体的底子,是你的根本。

根本是热的,如果有湿气,都是以单纯痰湿或者湿热为主,一般不会有寒湿。

怎么判断热体质的基础上,到底是痰湿还是湿热?

看舌苔的颜色

比如说上图这个舌苔,就是明显的黄色舌苔。

那么这个就是湿热。

那么舌体除了深红色,还有什么颜色的,看接下来两张图。

这两张舌头,舌质偏淡,甚至偏暗。这个舌头,一般是偏虚或者偏寒的。

也就是说身体底子是偏虚或者偏寒。

偏虚偏寒的体质,如果有湿气,不同于热体质的两种分类,而会有以下三种情况。

1.单纯的痰湿

2.寒湿

3.湿热

也就是说,热体质不会有寒湿,但是寒体质,会有湿热。

具体怎么区分?也是看舌苔的颜色。

黄色为湿热,白色或者水滑的,为寒湿或者痰湿。

上图为气虚痰湿舌。

注意,此图舌尖部有瘀斑,提示可能存在心脏或者子宫病变。

除了舌头,有一些症状也可以用于区分湿热和寒湿,毕竟

舌头有时候是会骗人的。

所以我们中医说要四诊合参,获得的信息越多越好。

平时的症状表现

①口感:湿热多表现为口干口苦;寒湿或者痰湿多为口甜口黏不清爽;

②冷热:湿热的人多燥热,寒湿的人多怕冷。但是不论湿热寒湿,都可能会手脚冷,因为气血运行不通畅。

③小便:在正常饮水的情况下,湿热的人,小便仍然可能偏黄,量少;寒湿的人,无色/色白,量多,喝了就尿。

④睡觉:湿热的人可能燥热难入眠;寒湿的人可能困倦嗜睡。

需要注意的是:痰湿和寒湿也有一定区别。痰湿体质没有明显的寒象,也就是没有明显的怕冷,或者喝冷东西容易拉肚子;反而,痰湿重的人,吃油腻的东西容易拉肚子。

有了以上的内容,我相信大家也可以略微分辨自己到底是湿热还是寒湿的体质。

有时候,面对复杂的情况,不一定要非常准确,但是大方向不能错。

大方向,就是我前面说的,根本。

根本是寒还是热,这个不错搞混。一定要分清楚。

我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中医减肥专科的邱医生,我对中医有极大的热情,也希望能够跟大家一起学习和分享古人的智慧。

感谢您关注我,与我一起探讨中医的奥妙。